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化学   192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756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492篇
物理学   3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本文利用摄动方法,得到了幂硬化材料平面Ⅰ型裂纹端应力奇异场的一个解析表达式,并与HRR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当硬化指数在[1,∞)变化时,应力场的结构形式不发生变化,为三角函数的线性组合。在一定的幂硬化指数变化范围内,解析解是数值解的很好近似,对应力分量σ_(θθ)和σ_(vθ),这一特点尤为突出。该解析解形式简洁,明了,可为弹塑性断裂的工程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2.
Fatigue damage evolution in silicon films for micromechanical application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conditions for surface topography evolution and crack growth/fracture during the cyclic actuation of polysilico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structures. The surface topography evolution that occurs during cyclic fatigue is shown to be stressassisted and may be predicted by linear perturbation analyses. The conditions for crack growth (due to pre-existing or nucleated cracks) are also examin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Within this framework, we consider pre-existing cracks in the topical SiO2 layer that forms on the Si substrate in the absence of passivation. The thickening of the SiO2 that is normally observed during cyclic actuation of Si MEMS structures is shown to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stable crack growth by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prior to the onset of unstable crack growth in the SiO2 and Si layers.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fatigue damage in silicon MEMS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3.
文中给出了含边裂纹正交各向异性板问题的特征函数展开式,然后利用变分法及边值条件确定展开式中的未知系数,从而可求得裂端应力强度因子。该方法即可应用于应力边界值和位移边界值问题,又适应混合边界值问题。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根据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理论推导了含界面裂纹双金属胶接件满足微分方程、开裂界面边界条件与未开裂界面连续条件的应力与位移本征函数展开式,并建立了不可压缩双金属界面裂纹的复合型守恒积分及其与应力强度因子之关系,进而利用分区广义变分原理满足其余边界条件确定包含应力强度因子在内的展开式系数,得到守恒积分并求出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计算表明,沿不同回路的在恒积分具有很好的守恒性而且由这两种方法所得应力强度因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5.
三维裂纹体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塌缩三棱柱形奇异单元的位移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给出了一个新的全三维外推公式,它是Chen和Kuang公式〔13〕的全三维推广,特例证明,它的精度比In-graffea和Manu的公式〔8〕高一阶。数值计算表明,结果稳定和对单元尺寸改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6.
由于现有断裂准则未能考虑表面裂纹前沿各点实际断裂阻力的变化,所作的表面裂纹准静态扩展模拟计算不能很好地预测几何形貌的真实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应力状态不同对实际断裂阻力影响的变阻力断裂准则;并以该准则作为表面裂纹前沿局部断裂扩展的判据,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进行了表面裂纹准静态扩展的模拟计算;还将模拟预测值与用多试件法测得的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变阻力断裂准则作为裂纹稳态扩展判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单个平片裂纹的基本解,将三维有限体中的平片裂纹问题,归为解一组超奇异积分方程,然后使用主部分析方法,对这组方程的求解作了理论分析,其结果在本文的第Ⅰ部分给出,关于这组方程的数值法求解,则给出于本文的第Ⅱ部分。  相似文献   
10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act solution for the transverse interface crack in the plane strain case. The crack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interface and in one material. The exact complex stress functions are first obtained with some unknown constants. The satisfactions of all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then checked, the condition at infinity is considered and the unknown constants are determined. Further study may focus on the case with different shear moduli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 deformation.The English text was polished by Keren Wang.  相似文献   
109.
裂纹端部细短纤维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裂纹端部存在与其裂纹面相垂直的二相细短纤维分析模型,采用叠加原理推导了求解纤维表面应力分布函数的积分方程,通过简化得到了该方程的解析表达显式,该积分方程的特征值方程是纤维几何参数,材料常数以及纤维相对于裂纹位置的相关函数,当材料参数不满足特征方程时,积分方程将具有唯一解;并借助数值方法,给出了纤维剪应力分布算例,和纤维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The axisymmetric buckling (delamination) of a circular disk (plate) with a penny-shaped crack is analyzed using a continuum model, piecewise-homogeneous mode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linearized theory of stability. The FEM is used.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using various singular and ordinary finite elem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use singular finite elem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Published in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3, No. 9, pp. 120–129, September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